胡彬滨主任专业讲述:肿瘤的分类、肿瘤的预防,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
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下,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新生物。它不仅破坏器官结构,还可能转移至其他部位,严重威胁生命。本文将从肿瘤类型、预防措施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三方面展开科普。
北京郁仁存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胡彬滨专业讲述:肿瘤的分类,肿瘤的预防,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
一、肿瘤的分类:从良性到恶性的演变
肿瘤按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,其差异体现在生长速度、边界特征及转移能力上:
良性肿瘤:生长缓慢,边界清晰,通常有包膜包裹,不侵犯周围组织,如皮肤纤维瘤、乳腺纤维腺瘤。这类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,但需警惕部分腺瘤(如胃肠道绒毛状腺瘤)的恶变倾向。
- 恶性肿瘤:生长迅速,边界模糊,易浸润周围组织并通过淋巴、血液或种植转移。例如,肺癌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脑部,导致头痛、呕吐等症状;胃癌晚期可转移至肝脏,引发黄疸、腹水。
按组织来源,肿瘤还可细分为:
上皮组织肿瘤:包括鳞状细胞癌(如皮肤癌、宫颈癌)、腺癌(如乳腺癌、结直肠癌)等。
间叶组织肿瘤:涵盖脂肪肉瘤、骨肉瘤等,多见于青少年。
淋巴造血组织肿瘤:如霍奇金淋巴瘤、急性白血病,其发生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。
二、预防肿瘤:从生活方式到早期筛查
肿瘤的预防需构建“三级防线”:
- 一级预防(病因预防):
- 远离致癌物:戒烟可降低肺癌风险,减少酒精摄入可预防肝癌、胃癌;避免食用霉变食物(含黄曲霉毒素)和腌制食品(含亚硝酸盐)。
- 健康饮食:每日摄入500克新鲜蔬果,补充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;控制红肉(如猪肉、牛肉)摄入,增加鱼类、豆类等优质蛋白比例。
- 规律作息:长期熬夜会削弱免疫力,增加乳腺癌、前列腺癌风险。建议每日睡眠7-8小时,保持生物钟稳定。
适度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,其机制与促进肠道蠕动、减少致癌物滞留有关。
- 二级预防(早期筛查):
- 高危人群监测:有肝癌家族史者需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;长期吸烟者应每年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。
癌前病变干预:宫颈不典型增生、胃黏膜肠化生等病变需定期随访,必要时通过内镜下切除或药物治疗阻断癌变进程。
- 三级预防(康复管理):
- 心理支持:肿瘤患者常伴随焦虑、抑郁情绪,心理干预可改善生存质量,延长生存期。
营养支持:化疗期间补充益生菌可缓解腹泻,高蛋白饮食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。
三、中西医结合治疗:协同增效的典范
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整合西医的精准打击与中医的整体调理,形成“减毒增效”的独特优势:
- 手术期辅助:
- 术前:服用黄芪、党参等补气药物可增强患者耐受性,减少手术并发症。
术后:针灸足三里、内关等穴位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,缩短住院时间。
- 放化疗减毒:
- 放疗:黄芪注射液可改善骨髓抑制,提升白细胞计数;康复新液灌肠可治疗放射性肠炎。
化疗:参麦注射液可缓解恶心、呕吐,地榆升白片可对抗白细胞减少。
- 靶向治疗增效:
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常引发皮疹、腹泻,黄连解毒汤可减轻皮肤毒性;华蟾素胶囊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增强镇痛效果。
- 晚期姑息治疗:
-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改善癌因性疲乏:气虚型患者服用四君子汤,血瘀型患者使用血府逐瘀汤。
针灸联合止吐药可更好控制化疗后呕吐,但血小板低下者需禁用针刺治疗。
四、典型案例:肺癌的中西医结合实践
一位65岁男性肺癌患者,接受化疗后出现严重恶心、白细胞减少。治疗团队制定以下方案:
西医治疗:调整化疗剂量,使用5-HT3受体拮抗剂止吐。
中医干预:每日服用参麦注射液提升免疫力,针灸内关、足三里穴缓解恶心。
营养支持:采用高蛋白、低脂饮食,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。
经1周期治疗,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,恶心评分从4分降至1分(0-5分制),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
结语
肿瘤防治需贯穿“预防-诊断-治疗-康复”全链条。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,借助早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,依托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升疗效,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肿瘤转化为可控制的慢性病。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言:“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,三分之一可以早期治愈,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命、提高生活质量。”